一. 蛋白樣品的制備
按組織凈重(g):裂解液體積(ml)=1:10 的比例加入相應體積的裂解液(加入終濃度為 1mM 的 PMSF,適當濃度的蛋白酶抑制劑和磷酸化酶抑制劑,以避免內源性酶分解蛋白, 影響蛋白質的抽提)進行勻漿。
蛋白質的樣品制備是 western blotting 的第一步,也是關鍵步驟,要求可獲得所有蛋白 質,應注意以下問題:
(1) 在合適的鹽濃度下,應保持蛋白質的最大溶解性和可重復性。
(2) 選擇合適的表面活性劑和還原劑,破壞所有非共價結合的蛋白質復合物和共價 二硫鍵,使其形成各自多肽的溶液。
(3) 盡量去除核酸,多糖,脂類等分子的干擾,在裂解完畢離心之后小心取中層澄 清溶液,注意不要吸到底層沉淀和上層脂類。
(4) 防止蛋白在處理過程中的人為修飾,制備過程必須在低溫下進行,以避免細胞 破碎釋放出各種酶類的修飾。(可以加入 PMSF 等酶抑制劑)
(5) 樣本制備完后分裝保存,但是注意不要反復凍融
二. 凝膠的制備
均一膠的制備,分子量較小的蛋白選用較大濃度的凝膠。
30%的 PAG 配置完后過濾于 4℃保存。10%SDS 室溫保存。AP 不穩定,用時現配。
制膠關鍵是聚合時間,分離膠聚合控制在從加入 10%AP 和 TEMED 至開始凝膠,時間 為 10-20min(未完全凝聚)。濃縮膠最佳聚合時間為 8-10min。可通過控制 AP 和 TEMED 量來控制。AP,TEMED 的量過高,局部膠凝的太快,會使凝膠不均勻,電泳蛋白條帶會 彎曲。環境溫度較高時,應減少 AP,TEMED 的量。 空氣中氧氣也會影響膠的聚合,所以 在分離膠上面應加一層水或正丁醇以隔絕氧氣。
三. 電泳常見問題:
(1) 條帶出現“微笑”現象(中間凹兩邊翹起):主要是凝膠中間部分凝固不均所致, 應待凝膠充分凝固后電泳,或者催化劑加入后充分混勻。
(2) 條帶出現“皺眉”現象(中間鼓坡兩邊向下):兩玻璃板之間底部氣泡所致,應 排除底部氣泡。
(3) 帶出現拖尾現象:主要是樣本溶解效果不佳;分離膠濃度過大,電泳緩沖液放置時間過長。建議:加樣前離心,選擇適當的樣本緩沖液,加適量的樣品促溶 劑;使用新配置的電泳緩沖液,降低凝膠濃度或使用梯度凝膠。
(4) 蛋白條帶出現紋理現象:樣品不溶性顆粒引起的。建議:加樣前離心,加入適 量的促溶劑。
(5) 指示的溴酚藍已跑出底板,但蛋白質未跑下來:與緩沖液和分離膠的濃度有關。 應更換正確 PH 值的緩沖液,降低凝膠濃度或使用梯度凝膠
四. 轉印
濕式電轉印注意事項:
(1) 要使蛋白質組分能有效的從凝膠轉移到固相紙膜上,緩沖液的 PH 值很重要。 有些分子量不是很大的蛋白質區帶,即使延長電轉印時間也不能從凝膠轉移到 膜上。這是由于蛋白質在轉移緩沖液中恰好處于等電點狀態造成的,因此應適 當改變轉移緩沖液的 PH,以利于轉膜。另外,對于分子量較小的蛋白質,可 在緩沖液中加入適量甲醇,因為甲醇能促進它們固定在固相膜上。但是對于大 分子量的蛋白質,尤其是堿性蛋白質,緩沖液中是不宜加入甲醇的,因為甲醇 使凝膠孔徑變小,不利于分子量較大的蛋白的轉移,甲醇能將結合在堿性蛋白 質上的 SDS 解離出來而使其帶正電或呈電中性,蛋白質就更難從凝膠中轉移出 來。
(2) 電轉印膜的選擇:有 NC 膜,重氮化膜和陽離子尼龍膜,PVDF 膜。其中 NC 膜使用的最為普遍,它的蛋白質容量大,可用各種染色方法進行檢測,但是它 與蛋白質的結合是非共價性的,膜干燥后很脆。此外膜的孔徑大小也是考慮的 重要因素,目的蛋白 30KD 以下用 0.22um 孔徑的 NC 膜,30KD 以上用 0.45um 孔徑的 NC 膜。
(3) 轉印選擇恒流,每個轉印槽 150mA,10KD 以下轉印 40min,10-30kd 轉印 50min, 30-100KD 轉印 70min,100kd 以上轉印 80min,轉印完畢可用麗春紅 S 染膜, 檢測轉印是否成功,轉印結束后,去除 NC 膜置于麗春紅 S 溶液中,室溫 5-10min 即可看見紅色條帶,用 TBS 洗數次即可洗掉紅色條帶進行后續實驗。
五. 封閉
(1) 電泳轉膜過后,膜上其他沒有結合蛋白質的空白位置需要用封閉液加以封閉, 以避免一抗或二抗非特異性結合。這是由于 WB 的靈敏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封閉的好壞,封閉時間過長(過度封閉)導致抗原表位的遮蔽,從而降低檢測靈 敏度;封閉時間過短(不完全封閉)又會導致最終背景增高或信噪比太低,因 此封閉液的選擇和條件的優化很重要。
(2) 封閉液中應加入適量的防腐劑,避免封閉蛋白變性影響封閉效果。
六. 抗體的雜交
(1) 若非特異性條帶過多,可適當降低抗體的濃度,增加洗膜次數,蛋白電泳前延 長變性時間,減少上樣蛋白量,延長封閉時間。
(2) 若信號弱,可能轉膜不完全,可優化轉移時間和電流,增加抗體的濃度,適當 延長曝光時間。
(3) 若背景較高,可適當降低抗體的濃度,過濾二抗,延長封閉時間,增加漂洗時 間,減少曝光時間。
七. 檢測
(1) 膠片曝光幾秒到數分鐘,具體情況要看膜上化學發光條帶明暗強度而定。膠片 曝光時間不宜過長,時間過長會照成膠片背景變深。沖洗膠片以確定所測抗原 的正確曝光時間。
(2) 沖洗膠片的步驟:曝光完的膠片先在顯影液中沖洗至出現條帶為止,一般在 1min 以內,時間過長也會照成膠片背景變深。再放入定影液中漂洗,十秒即可。 顯影液漂洗完后,要多用清水沖洗,以免定影液中成分殘留在膠片上。